共同教材

教育系劉育忠老師致力敘說研究數年,
曾出版《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與王蕙蘭、蔡敦浩合著,2011)















運用質性資料進行研究,在社會科學界已有多年歷史。隨著時代的推移,發展出多樣的理論與學說,雖然百家爭鳴,但其中的中心概念卻是一致:以詮釋主義的觀點,將敘說者的經驗以語言建構,深入了解其意義與世界。敘說探究提供了研究者研究的框架,藉由受訪者的經驗與語言為核心,發展出完整的研究模型,本書為第一本由作者集結其多年的研究及教學經驗而成專為敘說探究法撰寫的書籍,為質性研究者入門的最佳典籍。

《假如我們的日子是彈珠:社區大學幸福教學的十堂課》(2012)











在敘說中重構生命意義
  假若我們把日子變做是各種顏色的彈珠,一天一顆、每天是不同的顏色:紅的、藍的、紫的……;那麼我們一輩子所擁有的彈珠,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顆彈珠乘上我們活著的歲數。社大十年的課程,宛如這些色彩繽紛的彈珠,在敘說中重構生命意義,在實踐的學習中形成我們。
  幸福為人生和教育的目的
  價值、情意、道德與美感的學習,是長久以來偏重考試與學科知識的正規教育中,最不彰顯的一塊,卻是本書十位社大教師最為光彩耀眼的成就。
  社大優質課程的公共性不是透過教條,而是始於老師與學生間生命的相遇、激盪、對話溝通、真誠的關懷包容、接納尊重,釋放了學生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對自我生命的渴望與自發的行動與承諾。
  社大經典的十堂課
  第一堂課 學員讓我成為好老師
  第二堂課 以戲劇引動在地共同體
  第三堂課 吾身即國土:從身體鬆綁生命
  第四堂課 在敘說中重構生命意義
  第五堂課 自凝視的影像思考世界
  第六堂課 田野與詩讓學員眼睛發光
  第七堂課 以議題喚醒在地的公共性關懷
  第八堂課 文化因置身與實作而綿衍
  第九堂課 當哲學走進生活世界:從生死愛慾到家國社會
  第十堂課 在實踐的學習中形成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